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99秋討論課]為什麼全球中產階級會被被掏空,為什麼未來會失控--討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新書序

將文章推到Google Buzz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在新書失控的未來(Free fall)一開頭的致謝中寫道:

     謹致我親愛的學生,
     我從各位身上得到無數啟發,
     但願此書帶給大家深刻而寶貴的教訓,
     未來不致重蹈我被覆轍。

到底史迪格里茲等經濟學界人士犯了什麼錯?
這個錯
為什麼全球中產階級會被被掏空
為什麼這樣的情況會使未來失控

請閱讀史迪格里茲新書失控的未來自序
並收集相關資料參與討論

-------不知道自序在哪裡的人請看以下說明------
進入到天下文化書坊>失控的未來頁面,點下序言,拉下來看就是了。

33 意見:

正義王 提到...

我是醫二乙19801090張峰亮
今天由於大家都到的緣故,討論起來更起勁也更加熱烈。不過相較上一次,這次氣氛更加肅殺,就好像現在的經濟局勢,全球化後的危機一樣,越來越顯嚴峻。我不禁想起上次討論時民主王提到的「革命」發生的可能性。我想了想,其實我們位來要往M的右邊擠的機會真的不大,畢竟我們未來要從事服務業,照著趨勢走是必然的。我們頂多能成為少數的「中間份子」就要偷笑了。
說難聽一點,如果今天我知道要怎麼賺錢,要怎麼買股票買基金,知道要怎麼做才能提升地位,我們早就去做了。這本書的作者說的一個觀點我非常認同:誰說自由開放就是好的、就是對的?而所謂「對」的定義又是什麼?美國政府口中所謂「資本主義的成功」又是什麼?
首先,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求個溫飽應該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對於政府採行哪個經濟政策應該不是很在乎。然而今天中產階級被掏空,當基本生活受到威脅時,大家不得不會去懷疑,那些決策者真得是因為決策錯誤嗎?還是他們打從心底就沒有想要解決問題?我認為人都很現實,或許這些高層不認為縮短貧富差距是對的事情。理由很簡單,就是他憑什麼要為你著想那麼多。所以很明顯,如果沒有下層人民反動的力量或是怒吼,上層的人是不會去管你的。當初亞當斯密提出看不見的手,是說市場運作會順利,但沒有說保證不會有人餓死凍死啊!換句話說就算今天沒有經濟蕭條,還是有一票窮人每天求生存,而今天只是這個現象越來越多,情況越來越嚴重。人也是動物,是動物就有生存競爭,而人類創造文明,試圖尋求一個可以讓所有人共存共榮的方法、的制度。而今天資本主義自由開放的失敗未必代表社會主義才是真理,而是代表,一個必須重新思考、轉換至度的時代來臨。當政府和高層都消極面對這一切時,一般平民只能狹縫求生存。人民知識又不足,何以掌握局勢來幫自己打造未來呢?今天討論時凌同學「戰爭」的觀點相當發人深省。如果現在所謂和平無法帶給多數人安穩快樂的生活,那戰爭也不失為一種改變的方法。如果全球化並沒有給人帶來福祉,那戰爭也未嘗一定會家破人亡。
當我們對一切失去信心時,改變就是最好的契機吧。

匿名 提到...

我是醫二乙 19801125 王令維
  是的,我們都想向M型化右邊前進,但這不僅是一個口號,需要拿去行動,而對於”How”,我們卻都啞口無言。助教有如賞我一個重重的巴掌,譴責我的不關心,不能讓制度牽著我們的鼻子走。面對現在的局勢,各個指標都指向戰爭的局勢,我們應該要提早做準備而非默默等待他的來臨。
  生活逐漸變的不穩定,M型兩端漸行漸遠,殘喘般的過日子,而這該歸咎於誰?正義王說到:當基本生活受到威脅時,大家不得不會去懷疑,那些決策者真得是因為決策錯誤嗎?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告訴我們,不應該只是找一個替死鬼來承擔錯誤,因為真正的惡魔是使他做出這些錯誤決定背後的原因,自由經濟。當然在金字塔頂端的人受惠於此制度,他會為此找各種理由、藉口,誰會譴責自己的恩人?逐漸被掏空的中產階級卻毫無縛雞之力,任憑制度的宰割,只能緊握手中的錢財,想盡辦法保值,不讓自己在此貨幣戰爭中受害。隨著局勢的增長,當事情陷入混沌,無法再藉由現有制度控管時,戰爭使一切從頭開始,這當然是新的機會,但假若還是依照著原有的理論、制度進行,不是在重演歷史?「歷史是不斷循環的」這句話多少不能否認,重點在於人們的想法,若一再的為自己找台階,就會陷入胡同,自由經濟其實早已不再是完全的自由,政府的干涉早就處處可見,用有形的手操縱著,但仍有一群人把自由當聖人般對待,認為只是一時失常,自由經濟還是萬能的,這也是作者不斷提醒的。
  經濟緊緊連繫著政治,經過助教的分析,才發現很多政府的作為背後都有其目的,不管是放任或是約束,對內對外都有其意義,當發現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後,我們又該如何面對?現在的局勢被助教講的緊張無比,好似一觸即發,只要被抓到藉口就可能開戰,但我們能怎麼做?飛去無人島?買槍自保?看似荒誕卻又不失其真實性。要是戰爭真能改變人們的思想,那麼就是有價值的,只怕到頭來只換來另一次的重演。

Unknown 提到...

我是19801076 醫二B的吳雅琦,針對2008年的經濟大崩盤,許多因素都歸向於美國的自由市場崩盤,然而,的確,我們還只是一個醫學生,還在父母親的豢養下,對經濟的概念薄弱,仗著將來會有一份安定的工作,所以只需擔心那段時間怎麼度過,過了以後,又有誰會去真正關心經濟?
常常會以為一份薪水穩定的工作就是將來的保證,但隨著經濟變遷,通貨膨脹,隨著醫師開始飽和,漸漸發現這樣的工作搭配上這樣的薪水,時薪就變成了廉價勞工,但對此,我們卻無能為力,就像社會王所說的,如果我們知道該怎麼擠向右邊,那我們還待在這裡幹嘛,就去替未來做出更多更實際的計畫了!然而,這世界就是這樣的現實,因為有一群傻傻不懂買股票,乖乖腳踏實地賺錢的勞工,才能在經濟崩盤的時候,還能撐起這樣的基本骨架,至少還有資本可以重新開始,如果今天大家都跑去玩股票,跑去做些投機取巧的賺錢計畫,那這個社會不就變成了全球性的賭博市場?大家都知道賭博是高風險且需要有雄厚資金背景的危險遊戲,也許一次的賭局勝利,能夠讓自己衣食無虞,那這時候,是不是就有另一群人,連最基本的生活都被剝奪了?因此,放大來看這個社會,的確我們可以去做許多投資,但前提是我們的口袋夠深嗎?這樣下去,M型化的社會不是愈來愈明顯?且一旦經濟崩盤,不就一切都泡沫化,那這個世界不是就毀於一旦?
市場就像是一個實驗性的走向,沒有人知道怎樣做才是完全零風險且高獲利的,我們能做的也就是以過去失敗為經驗,重新採取一個新的市場措施,就像我們從共產走向自由市場,這之中的調和和改變不就是因為無數次的經濟小崩盤中學得教訓,慢慢演變出來的情況?
就像老師說的:「會讓所有辛勤工作的人失去了工作的熱忱。」菜籃族的擴大,只會增加邪惡面,玩股票的人愈多,只會讓這個社會更加投機,所以,有一定的財富可以過衣食無缺的生活,那財富就只是一個工具,讓自己有更多的機會去嘗試更多充實心靈的事情,而不用老是要求要走在經濟的尖端,那樣的人也總是站在危險的最高峰,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只要心態正確,腳踏實地的工作賺錢,就算不能過著大把鈔票揮灑的生活,但真正內心踏實才是最重要的,就算偶爾遇到了一點市場波動,也都不至於成為最嚴重的受災戶,安穩的待在中間階層,不也是一種幸福?

CCL 提到...

我是承值,哈哈這次討論因為看書的同學不多,所以我就扯一些雜七雜八的,sorry~

我剛剛看了同學po的文章,我覺得有些字句讓我蠻有感覺的,我認為你們這樣能傾聽自己的內心很好,接下來要po文的同學也可以閱讀一下別人的文章,然後寫些自己對別人文章的想法.

那以下是同學的文字,我覺得蠻有感覺的,大家可以看看

而今天資本主義自由開放的失敗未必代表社會主義才是真理,而是代表,一個必須重新思考、轉換至度的時代來臨。-正義王

當我們對一切失去信心時,改變就是最好的契機吧。-正義王

當然在金字塔頂端的人受惠於此制度,他會為此找各種理由、藉口,誰會譴責自己的恩人?-民主王

「歷史是不斷循環的」這句話多少不能否認,重點在於人們的想法,若一再的為自己找台階,就會陷入胡同-民主王

然而,這世界就是這樣的現實,因為有一群傻傻不懂買股票,乖乖腳踏實地賺錢的勞工,才能在經濟崩盤的時候,還能撐起這樣的基本骨架,至少還有資本可以重新開始-雅琦

安穩的待在中間階層,不也是一種幸福?-雅琦

陽明大學醫學系105 提到...

我是19801091 醫二乙 劉冠甫
在<>書序中提到了許多經濟的黑暗面,近期的經濟大崩盤不是偶然發生的,更不是許多新自由主義學者所說的”小事件”,當今的世界經濟就像被掏空基石的華美大廈,越岌岌可危越不能不勇敢正視這個問題。其中,最印象深刻的一段話: 經濟學家並沒有派上什麼用場。許多經濟學家只是在政治人物全力挺進自由化之路時,為他們提供了必要的專業知識作為盔甲而已。作者見微知著的歷史宏觀,不以經濟學家自居而努力”捍衛”學說,而正面的嘗試改變,解決問題,他說一種新經濟學說的出現都志在彌補瑕疵漏洞,至少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方式是能圓滿應用於當今世界經濟的,完全市場放任能否有平衡? 什麼才是新的世界經濟方式?
這次討論,因為大家對書序內容較不熟悉,助教用另一個方式提出更深一層的經濟問題--經濟與政治的交互關係。

上學期的軍訓課教官有提到經濟如何影響和政治如何操控經濟的概念,他提出美果之所以要努力鞏固美元霸權的假說,讓我對這不曾聽聞、小說般的黑暗政治面有了第一次印象。經過了這次討論,我對於戰爭有新的想法:

“ 資源有限,慾望無窮 “ 從古至今都如是,戰爭多半是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而這樣的不義之軍通常包裹著時代的糖衣。綜合教官和這次討論,美國多年前內部的經濟泡沫就在醞釀膨大,有識之士察覺了危機,發聲卻沒辦法得到重視,在大蕭條期間,經濟陷入一片低迷,完全開放的市場體制在沒有穩固基石與市場信心下無法作用,當局者為了解決這樣的經濟困境,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能就是開戰了。在國內,開戰可以提高國家內需,模糊經濟上挫敗焦點,戰爭可以將自由市場下失控的貧富差距有效的縮短,對外,軍購可以增加外匯,又可以獲得戰勝後的利益,藉由美圓的強勢穩定,打垮其他競爭國家的經濟。如果用這種角度審視最近幾個月亞太地區、美國和中國的動向,或許可以察覺到一些戰爭的端倪。

陽明大學醫學系105 提到...

我是19801051 醫二甲 陳紀瑜
上次的討論很少人看書序,所以助教就扯了一些其他的議題,其中關於戰爭的部份讓我特別有感觸。助教提到了,美國其實很有野心,想要挑起新一波的戰爭,利用戰爭來改變經濟疲軟的現況,從中日釣魚台事件後,美國持續的增加在東亞附近的兵力就可看出一些端倪。那為什麼美國會想發動戰爭,追根究柢,原因不外乎就是”經濟”。自古以來,政治跟經濟就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政治這裡指的就是戰爭),當一個國家經濟不好的時候,往往就會想要挑起戰爭,從以前遊牧民族跟中國歷代政權之間的戰爭就可以知道;當初的二次大戰也是,因為受到經濟大蕭條的影響,讓納粹德國發動了侵略的行動。為什麼戰爭可以改變經濟呢?原因有非常的多,最直接的就是佔領他國資源,遊牧民族的侵略主要就是如此,因資源缺乏而奪取資源;小組討論時還有說到,當一切已經不容易改變時,當局者很可能就會採取戰爭,讓一切都重新來過,或許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也許戰爭是解決經濟不振的方法,但在這提倡和平的時代,一定不是第一優先的考量,畢竟戰爭雖然能帶來改變,相對的也會造成許多的損失。在我看來,國與國之間,能否採取有利於雙方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當一切都低迷時,我們需要改變,但這改變不一要經由戰爭來達成,一定還有更好的方法來達到最終的目的。

Unknown 提到...

19801034林翊展
人多是短視的
人類自許為萬物之靈,有很大的一部分是仰賴人類的頭腦和工具之利;隨著時代的進步,工具的實用性和創新也與日俱進,終於有一天,人類終於對自己所發明出來的工具投降,因為我們再也無法掌握了。
一個全球化的經濟體,曾是多少資本家、金融業的願景,在那個體系下,他們發了多少財,又得到了多少好處。因此,瑕疵是可以忽略的,別人的損害是成本的考量,只要自己沒事就好,殊不知鄰村的火燒一燒,終有一天會燒到自己村子來;看完了序,印象中很深的一點就是許多看似經濟繁榮的國家都把眼前的利益建築在債務上頭,所以一旦週轉不靈或是缺乏支撐,整個國家的經濟就會垮掉,阿根廷、希臘、冰島…等陸續的破產,就是最好的例子。
老師不斷強調,現在凱因斯學派又復甦了,他們被芝加哥學派壓著打這麼久,終於又重新獲得諾貝爾獎。其實,我覺得美國的兩黨制真的不錯,保守派和政府派輪流執政,互相牽制平衡,畢竟沒有一個制度是可以做到十全十美的,兩種交替的用,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老師說,台灣沒有左派,只有右派和極右派,仰賴資本家和全球化,一直努力要和世界接軌,如果是這樣,會不會台灣經濟也會有崩壞的一天?最近看到某議員打著廣告說:我要讓台灣加速全球化,不禁覺得有些諷刺,究竟是他真的不懂,還是選民只要聽到全球化國際化就認同了呢?
要達到真正的正義和平等是不可能的,因為人多是短視的,不會看的見很遠的以後,也不會看到自己的週遭情況,自己的正義,只好靠自己去爭取。
新聞
在陽明,總有一種慢慢和社會脫離的感覺。
學校小,相對的每人所負擔的事情就稍多(當然沒有人強迫要負責甚麼),大家都住宿舍,接觸到電視報紙的機率不高,儘管網路新聞很方便,但回到宿舍都已有些疲累,有些懶得看新聞,以上看起來有點像是一個人的日記,但這卻是眾多陽明人的通病。
討論完,總會有一種很想看新聞的感覺。老師上課時說,如果他跟小S一起講話,大家都想看小S都不看他,一個富有智慧和深思的哲學家。其實,我一點都不想看到小S,也不想看到大S,更不想知道他跟汪小菲發生什麼事,我不知道是這個國家的文化導致的現象,還是愚民政策所領導的,總之看了就煩,也就越來越少看新聞。
討論很有趣,好像多了解了些甚麼,像是糧食短缺和俄羅斯禁止出口小麥告訴我們甚麼? 答案是該買農業基金囉!

wong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wong 提到...

在這個世界上要等到公平正義來劫富濟貧是永遠跟不上腳步的,基本上還是強者生存,有能力的人總是取得最多資源,創造更多高人一等的局面。我最有感覺的是,助教不斷提醒我們要記得往M型社會的右邊擠,此話說的真是沒錯,雖然說口袋沒錢沒得玩,但是一定要在現在就培養觀察經濟變化的能力,等到有錢才有得玩。首先要大量拋售美金,不用擔心萬一台幣沒有外匯存底,有朝一日會失衡而狂跌的情形(如同泰銖),因為此狀況越來越難發生,我認為只要歐巴馬還在,就絕對不要買美金,因為他的期中考─參眾兩院議員和州長選舉都已經慘敗,他說還要再砸6000億美金來救失業率和經濟的問題,可以確定的是,通膨會因為美國的熱錢流到全球而影響全球,但是美國一定最嚴重,所以說不要有美金。玩匯率的話,一定要玩短期投資報酬率才會高(也可以是負比較多),就玩歐巴馬剩下的任期這段時間吧!放長期的話,說不定獲利率還趕不上通膨率。我們都是台幣的長期需求者,即使買了美金,也得在某個好時機換回台幣使用,不然賺了也是枉然。要在畢業後到美國唸書的人有福了,那個時候差不多是歐巴馬的寬鬆貨幣政策影響力下降時,剛好逢低買進,花費是最少的。還有一個可以獲利(至少保值)的方法是,買台北的房地產,不管是哪裡都會再漲(因為政府政策的關係),除了利益掛勾不可能打房,他們也不願意釋出國有土地增加供給以降低價格,他們希望透過炒作增值,那保留的國有土地就跟著增值,但是要非常小心,一定要在泡沫化之前脫手,然後老了在鄉下頤養老年。賺要賺多一點,花要花少一點,人生夠用就安穩了。

陽明大學醫學系105 提到...

醫二乙 19801132 李佳穎

議題:為什麼全球中產階級會被掏空?為什麼未來會失控?

這次討論的主題較艱澀難懂且嚴肅,由於以前少有接觸經濟與政策方面的資訊,對於此議題難以提出個人的看法,加上從小於國外求學,對台灣政府在施政上的策略所知甚少。當然,這並不能完全歸咎於此,自從修了這門課後,漸漸發現自己於心態上的改變,起初蠻懊惱選擇不退選,教授在台前講的口沫橫飛,我卻在座位上睡得不省人事,但經過第一次的小組討論後,發覺經濟還蠻有趣的,不禁對以往漠不關心的心態感到懊悔,突然領悟到自己已不再是被父母呵護在懷的小寶寶,再過幾年也必須離開父母給予的綠蔭而獨自求生存,該是打開眼睛與耳朵用心觀察世界的一舉一動,生活在這每日資訊大爆炸的現代,對世界不聞不問的人終將被放逐於社會的底層,如同教授所說的,這一代的已不像他們當時正處經濟起飛的時期那般幸運,我們所面臨的將是許多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機,如何在市場飽和且人才濟濟的社會謀一份足以維持生計的工作,是許多剛踏入職場的青年們所面臨的困境。

雖然沒能提出有力的見解,但閱讀完《失控的未來》之序文後,對於世界近幾年所經歷的經濟狀況有進一步的了解,原來這些看似自然爆發的金融危機背後卻隱含如此多的現象,如助教於小組討論提到:「長輩們認為金融危機好比股票市場,漲漲跌跌如週期般循環是正常的。」但經濟危機的發生卻透露出經濟學家提出的理論及政府於施政上的弊病,真的如長輩們所言經濟危機的來臨是如此的理所當然嗎?而人們必能安然度過一次次的危機並於事後有突破性的創舉嗎?我持悲觀的看法,就像作者所言:「十年前,美國財政部和IMF完全不願承認亞洲出現經濟衰退的警訊,但哪一個經濟崩盤竟讓印尼最大島爪哇的失業率飆升至40%,那個形容詞會比蕭條衰退更貼近事實?」從小教師不斷教育學生:「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不斷灌輸我們失敗並不可恥,最重要的是對自我的省思及從中吸取教訓並予以改進,但身為一名資深的執政者反倒做了最大錯誤的示範,他們不願面對現實去承認理論存在的弊病,當危機發生時甚至藉助政府的援助才得以僥倖存活,但愚昧的人們仍深信金融體制具自我管理的能力,若觀看經濟危機發生的頻率其實便足以證實從前的理論已不再適用,人們必須在政治層面及基本思維有所改變,一味的欺騙自己而不願正視問題所在將自取滅亡,因錯誤的政策不僅帶來更為分裂的社會及提高危機的發生率,更無力面對新世紀之挑戰,唯有人類撇下個人的慾望及私心,攜手合作提出更好的因應策略才能降低危機的再現性,並促進有助於改善人類生活的創新。

陽明大學醫學系105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陽明大學醫學系105 提到...

(醫二乙 19801132 李佳穎)

作者於文中提到1997~1998年爆發的亞洲金融風暴,其源起於泰國,隨後蔓延至東南亞、拉丁美洲及俄羅斯,這事件或許對身旁的朋友來說沒什麼切身的感受,同學們於討論時也談論到對當時的危機沒什麼印象,但此風暴卻在我的童年記憶留下不可抹滅的陰影,以下將分享本人於此事件的經過與感受:

「1998年的五月,短短50小時全雅加達共計5000多家華人商店及房屋被燒毀,而近1200人死亡、468名婦女遭強暴虐待…」暴動的起因是由於當時的總統蘇哈托操縱政策,在其領導下國家經濟衰退、失業率飆漲、貨幣貶值、傳染病不斷,致使民眾不滿的情緒日漸高昂,但此時蘇哈托的財富卻不斷劇增,當年甚至報導其財產總值高達160億美元,為世界第六大富豪,其中華人財團因據聞與其有關係而成為攻擊的對象,就在政府要求提高電力、交通、燃料等費用時,終於引爆暴動的發生。當時的我就讀當地華僑學校一年級,平時通車一小時至學校求學,仍記得暴動發生當時老師儘速安排學生返家,由於高速公路已被憤怒的人民占據,車子堵塞難以通行,司機不斷聽著收音機以得知最新消息及哪些道路尚可通行,看著身旁的車子一輛輛被暴怒的人們以汽油潑灑並點燃便深感害怕,還有民眾拍打著車窗及揮舞著刀子,此時遠處的房子也被燒毀,場面可說是極為混亂,當下有種生死未知的感覺,還記得夜深回到家見到父母的感動仍猶存心中,而之後則在公司的援助下包機才得以返台。

當時的我仍年幼無知,並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事,只關心自己是否能逃過這次的劫難,直至閱讀完此文後才更加體會到政治與經濟的交互影響竟有如此大的影響力,若追究事件的罪魁禍首可以指向美國、日本、印尼政府官員及暴徒,因美國和日本藉由金錢收買印尼的政府官員及暴徒,來達到對華僑進行屠殺和欺辱。可見每個危機背後往往受到許多執政者的操弄,但受害的卻總是中、下階層的人民,而當時錯誤的政策不僅引發亞洲金融風暴,還延長為機、加深嚴重性、留下可比高山的債務及體質虛弱的經濟體。這次小組討論讓我領悟甚多,好比「為何大到不能到的銀行總有政府的援助」等,很開心自己有所收穫,但也害怕對於此世界愈是了解,也就愈對掌權者失去信心…


參考資料
《失控的未來》之序言
http://www.nownews.com/2002/03/11/521-1274089.htm

嚴家濠 提到...

事後文 嚴家濠 19803035 醫技二
今天的討論也意外性讓我有所小收穫,原先害怕[失控的未來]這本書的序言,常常得一大篇看完毫無頭緒,不過好險助教有幫忙重點提示也不至於造成甚麼都不懂得局面。今天討論主要也已開放式的討論經濟名詞,舉例了很多通貨膨脹拉等等的東西。因為比較晚PO心得文,不禁讓我聯想到了最近最夯的新聞議題美國聯準會狂印鈔票(6000億美金)解決美國經濟危機,這項舉動使的投機客的熱錢開始湧向亞洲,許多亞洲國家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台灣)都面臨了龐大的升值壓力,連最近的新聞都說到台灣的外匯市場[馬英九防線]失守,台幣盤中狂生5.5角,最後還是央行的介入才在最後小升3分。不禁讓我開始想到這個全球的經濟恐怖的影響力,現在的經濟問題已經不是每個國家自己的家內事了,經濟結構在全球化的影像下已經是牽一髮已動全身的局面。所謂失控的未來,雖然我也不是真的了解箇中道理,不過完全的自由經濟肯定是出了甚麼問題。我猜想並不是經濟理論的錯誤,我覺得是理論值無法完全套用在社會的實際值。自由市場的經濟學家在推演經濟理論的情況,也是在沒有發生還有曾經發生過的事件來做推演,那就表示了理論產量不可能完全套用在現實的社會層面,因為最重要的一點,經濟的運作是人,人心是永遠無法預測的。無形的手也是一群人的影響力所造成的,沒有供給方與需求方,也就不會有以上所有的問題。今天也剛好討論到了很有趣的大到不能倒的銀行這個東西。為什麼會有銀行可以大到就算他要倒閉也不能讓它倒閉?當然就是因為他佔有了國家人民太多資金了。原本裡當所謂的適者生存的自由市場機制,結果又是政府的介入讓投資家銀行不能被淘汰。他們擁有了大部分的資金,有恃無恐的開始從事無風險管理的投資行為,出了問題,政府也會出來救他們,可憐的老百姓就很機歪的,拿錢出來給這些在新聞上裝可憐的投資家玩他們喜歡的金錢遊戲。全球的經濟問題看似無解,或許也真的無解,我想就我一生也一定會在面臨很多次大大小小的經融危機,也就只能自己懂的多一點,風險管理做好一點如此罷了。

Unknown 提到...

我是醫二甲 黃伯穎
關於這次的討論,其實並沒有看過書,但是單從序論中就能看出作者對於過去操控或者是指導全球化經濟的學者的批判,也能看出並目前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完全掌握讓全球經濟繁榮的法則,單從美國的政治就能看出經濟的脈絡,在政權在兩項頗有差異的政黨理念擺弄的同時,他們背後各自表述的經濟體制,也是在避免經濟往任何一個極端過度發展,但是,從全球化的觀點,似乎大家近來由於過度崇拜資本主義所建構出來的漂亮數字和經濟發展,卻沒發現到再經濟發展飆升的同時,是不是潛伏著什麼危機,或是什麼重要的經濟要素被犧牲了。但是過於相信一項主義,或者是缺乏其他的事件(戰爭、暴動、大蕭條)將各國政府喚醒,都讓經濟學家們帶領著全球人民走向一個不可逆的結局,現在在世界上各國間發生的緊繃事件(中日釣魚臺、)或是重新解盟結盟,也是為了呼應了經濟蕭條之後的結果,戰爭,雖然大家都不樂見,但是,如果現在的社會都偏向當一個制度崩潰時,反對此制度的聲音才有辦法出頭時,那麼全球也只是活在盲目與懊悔之中而以。反觀臺灣,就老師上課中所提到的,其實現在政治版圖最大的兩個政黨,背後豎立的經濟思路其實是相同的,既然如此,就完全失去了矯正國內制度的力量,只能隨著全球化的腳步,被動的建立起單一面向的制度、政策,而當全球,在崩盤之後,尋求不管是制度、軍事、外交上的改變時,臺灣能改變的就十分有限,由於立場單一,在亞洲、美洲、歐洲國家在重新洗牌、重新結盟解盟時,臺灣的立場、政策搖擺與經濟脫不了關係。

洪寧 提到...

醫二甲 19801026 洪寧
上禮拜又是一次發人深省的討論,但兩次的討論卻帶給我完全不同的感受。第一次學著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第二次討論卻有著無知的無奈。怎麼說呢?
我們首先從銀行的角色談起,似乎「格雷姆-利奇-比利雷法案」對銀行的鬆綁,允許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公司合併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是造成近年經濟危機的罪魁禍首之一。銀行不再是我們小時候所認知存、放款的仲介者;而是汲汲營營,拿著錢胡亂投資股票、房地產,最後卻破產倒閉的不負責任企業。商品證券化、不合理的獎勵制度等更加速了經濟泡沫的破滅。人心惶惶的大眾,失去對銀行的信任,也連帶中斷了金錢循環,直接或間接地震動了經濟板塊。但是事情的來龍去脈僅如此嗎?那歐巴馬當選後通過的「Dodd-Frank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應該多多少少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但是美國的期中選舉結果也可以看出,新政府的政策似乎趕不上人們心理陰影的滋長。

洪寧 提到...

醫二甲 19801026 洪寧 (延續)

討論的當下,我深刻體會到了老師所說的:「資訊氾濫卻孤陋寡聞」。我們好像了解到底發生什麼事,又好像一無所知。各式經濟活動和價值思維交織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無從剖析這一連串的變革,無法感受單一條法案對往後十年生活的衝擊。回到家後,嘗試在網路上找尋各種資料,但發現那是一個我身在其中卻又從未接觸的領域,根本不知該從何了解起,更不知道要如何在眾說紛紜中找出正確的資訊。
在深感知識不足的同時,卻對另一種矛盾產生疑惑。課堂上老師教導我們,專家主義的提倡造成「菁英」和民眾脫節,身為普羅大眾的我們應該要勇於發聲,不要讓「知識成為權力的另一個名字」。換另一個角度想,身為未來某個領域的專家的我們(在座大部分同學未來大多是醫療相關專業),也該從多角度切入事情,不能固守在自己的醫學象牙塔。我的疑問在於,該如何了解?因為文明的進步,資訊更加的龐雜,因此逐漸有分工、專家的概念出現。但在文明不斷向前推進,資訊日新月異下,如何打破「專家」主義?縱使我了解了政治、經濟背後的運作機轉,那不也只是將我從醫療專家變成另一種「多元」專家,對於其他領域我仍是一無所知?即使我只知道經濟發生問題,但因為不懂,我無從去評論或改變,只能交給懂這些事情的人。那即使沒有專家主義,結果不也相同?這次美國期中選舉不是一個很好了例證?這一批專家改善不了生活,那就交給另一批吧!
課堂上,我們被點醒自己不知不覺被往M行社會的左邊推,助教也提醒我們要讓自己有機會往右移動。但說穿了在目前的體制下,教育可看成是另一種變相的繼承。我的父母提供機會讓我到陽明就讀,發掘社會的不公義,但因為其他人接觸的資訊不同,這樣的發掘並不能改變大多數人對金錢的概念。除了多一群人發現本分地工作不一定能往右移動,我們還是很難限制跟金錢有關的生活領域。在習慣以金錢做為交易媒介和價值衡量基準的生活下,要如何不讓富者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洪寧 提到...

醫二甲 19801026 洪寧 (延續)

討論的當下,我深刻體會到了老師所說的:「資訊氾濫卻孤陋寡聞」。我們好像了解到底發生什麼事,又好像一無所知。各式經濟活動和價值思維交織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無從剖析這一連串的變革,無法感受單一條法案對往後十年生活的衝擊。回到家後,嘗試在網路上找尋各種資料,但發現那是一個我身在其中卻又從未接觸的領域,根本不知該從何了解起,更不知道要如何在眾說紛紜中找出正確的資訊。
在深感知識不足的同時,卻對另一種矛盾產生疑惑。課堂上老師教導我們,專家主義的提倡造成「菁英」和民眾脫節,身為普羅大眾的我們應該要勇於發聲,不要讓「知識成為權力的另一個名字」。換另一個角度想,身為未來某個領域的專家的我們(在座大部分同學未來大多是醫療相關專業),也該從多角度切入事情,不能固守在自己的醫學象牙塔。我的疑問在於,該如何了解?因為文明的進步,資訊更加的龐雜,因此逐漸有分工、專家的概念出現。但在文明不斷向前推進,資訊日新月異下,如何打破「專家」主義?縱使我了解了政治、經濟背後的運作機轉,那不也只是將我從醫療專家變成另一種「多元」專家,對於其他領域我仍是一無所知?即使我只知道經濟發生問題,但因為不懂,我無從去評論或改變,只能交給懂這些事情的人。那即使沒有專家主義,結果不也相同?這次美國期中選舉不是一個很好了例證?這一批專家改善不了生活,那就交給另一批吧!
課堂上,我們被點醒自己不知不覺被往M行社會的左邊推,助教也提醒我們要讓自己有機會往右移動。但說穿了在目前的體制下,教育可看成是另一種變相的繼承。我的父母提供機會讓我到陽明就讀,發掘社會的不公義,但因為其他人接觸的資訊不同,這樣的發掘並不能改變大多數人對金錢的概念。除了多一群人發現本分地工作不一定能往右移動,我們還是很難限制跟金錢有關的生活領域。在習慣以金錢做為交易媒介和價值衡量基準的生活下,要如何不讓富者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陽明大學醫學系105 提到...

醫二乙 19801077 卓明潔
  我認為這次我們所討論的經濟問題,最大的主因是在於「投資的投機化」。
  由於投資者皆想在短時間內賺取高額的利潤,因此一當趨勢來臨,投資者便會一股腦的蜂擁而上,而當所有人都衝向一個方向時,就很容易產生泡沫化危機。此外,這樣追求高報酬的投資行為同時也會產生熱錢。所謂的熱錢,又稱游資或叫投機性短期資本,只為追求最高報酬以最低風險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迅速流動的短期投機性資金。
  熱錢有也其正面性,包括用做投入發展經濟建設時會有刺激投資的正面助益。此外,熱錢能幫助風險的轉移,否則如果僅有風險厭惡者,也就是指投資風險低的人,就不可能有風險的轉移。所以熱錢對金融市場有一定的潤滑作用。
  然而,熱錢所帶來的經濟風險,如通貨膨脹、匯率波動劇烈、投機風氣高漲、儲蓄率下降等,均無法在短期內獲得解決。而且,熱錢的所得更使得勞動失去價值,使得人們專注於以錢生錢的投機行為。
  然而,我們卻仍然將熱錢歸類在投資資金中,是因為它仍能投資於全球的有價證券市場和貨幣市場。但是熱錢的投資既不創造就業,也不提供服務,具有極大的虛擬性、投機性和破壞性。當然不只是熱錢,幾乎所有的投機型金融行為都是如此。且其性質並非一成不變的,長期資本和短期資本兩者間本來就是不停的轉換的,短期資金有可能再轉化為熱錢,然而其關鍵除了受到各國金融環境的影響,同時也關乎於投資者的心態,一旦投資者有了想要在短期內不勞而獲的心態,就可能形成一個循環性的惡性結構,導致資金從投資轉向投機,當遇到不利情況時,更可能轉為逃離。

Unknown 提到...

醫一乙19901099郭毅昕
  這次探討的主題是史迪格里茲的失控的未來書序,文中主要在探究自由市場的價值,是否這雙看不見的手能夠準確的自我修正,導經濟發展向榮景之路,答案是否定的,基於20世紀的經濟大蕭條以及才剛過不久的金融海嘯,我們可以看出自由市場並沒有想像中的健全,此次花了許多時間在討論次級房貸以及銀行的問題,是如何與這樣的經濟泡沫化相關聯。
  次級房貸是一種信用較低的借貸,換句話說它具有相當高的風險,然而次級房貸也是利潤最高的一部分,也因此它具有那麼大的影響力。次級房貸的問題能發展的那麼嚴重以及迅速,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風險的評估以及買賣的控管上出了問題,賣方及借貸方不能準確的評估各項交易是否具有實質的意義,顯然自由市場不能幫助我們自由淘汰不合格的資金流通,因此這些人也應該格外小心,確保每筆交易有一定的信用程度在,而不是一再融資遊戲、利益導向,只求熱錢流入帳中,造成嚴重的經濟問題。
  另外一點則是房屋的買賣有一大部分已經成為投資產業,根據資料顯示,美國的住宅有40%並不是拿來長期居住的,反而大部分是拿來投資或者作為度假用宅,因此能夠促進不切實際的哄抬與膨脹,,然而檯面下隱藏的暗流卻是不斷的惡性循環以及逐漸減弱的支撐力,終究虛無的數字以及房契無法抵抗實際的金融壓力,而在最後全盤崩解,這其實並不是偶然的結果,以空易無,終歸於無有。
  因此銀行在這樣巨大的壓力下也不得不宣告破產,政府無可奈何只能一再的補救,然而這些補救事實上都是非常沒有意義的,投入的資本基本上都是血本無歸,造成國家,事實上是人民的巨大損失,實在是得不償失。探究這場災難背後的原因,可以發現政府的政策與法規確實需要調整,政府也因該積極的面對這個問題,而不是鬆散消極的放任,最後再來被動地將爛攤子交由人民收拾;然而貿易的型態、知識以及心態,更或者是道德正義感,亦是人民需要加強培養的,阻止不合理的交易發生,秉持誠實的態度協商,無非是解決經濟問題的根本之道。

邱婷歆 提到...

放二19804022邱婷歆
在討論之前,我對經濟幾乎是一無所知的,總覺得很麻煩,而且和自己本身又沒有太大的關係,也一直搞不懂為什麼有人會為了玩股票而把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弄的支離破碎,也不懂怎麼會有人欠卡債欠到被債主追著跑,明明就知道自己沒有能力,為什麼還要做這麼大的冒險?
在討埨之後發現,或許這一切就都是”貪”。銀行本來應該是扮演一個維持和支持國家經濟的角色,但,隨著經濟越來越趨向自由化,所有的條款也一項一項開放,政府介入的越來越少,再加上資本主義下,大家為了賺錢所用的手段越來越高明,招數也越來越多,連應該是國家經濟支柱的銀行,也滾進了這淌渾水。銀行把客戶的錢拿去投資房地產等等比較容易也比較迅速回本的投資裡,在加上次級房貸的氾濫,一顆爛蘋果被哄抬的像一個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寶物,一個一個騙下去,不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有人發現其中的漏洞,就算有人發現了,反正死得不是自己,這麼好的賺錢機會怎麼可能放過呢?就是有太多人抱著這種自己好像永遠都可以置身事外心態,才讓問題越滾越大。直到經濟的崩盤,所有人才會發現原來自己處的交易市場下竟然藏著一個足以讓全部人掉下去的陷阱,但,當大家開始後悔的時候早就為時已晚,原本的小洞早就在大家一次一次的交易下變成一個難以補回的大洞。而政府為了能讓國家的經濟可以順利下去,不得以只好無條件的拿出人民的納稅錢去拯救那些岌岌可危的大企業或銀行,可能可以挽回一點局面,但,挖東牆補西牆的結果,只會讓人民的生活更加苦不堪言。更貼近生活的例子應該就是錢陣子很紅的現金卡吧!銀行職員為了能提升業績,不管對方是否有能力還錢,就算只是個小孩子,只要你借了,銀行便會二話不說的借給你,之後的後果就不是他可以負責的了。很多人借了錢卻還不出來,有些人會在去拿另一家借錢,當銀行借出去的錢都拿不回來時也就只能倒閉,一家接著一家,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只是惡性循環罷了!
在現在的社會下,M型社會已經是個無法避免的現象,大家都想要往金字塔的頂端爬,可是真正有條件的又有多少人?很多人都是懵懵懂懂的聽到有什麼賺錢方法就一味的跟進,也沒想過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或許這就是我們要對社會現況多知道一點的原因吧!這樣才可以了解每個交易方法或投資方法的背後到底藏著什麼樣的問題。

姵吟 提到...

金融海嘯讓我們重新去顯示金融體系是否有問題,討論過程中我們發現了銀行體系的獎勵制度,使得銀行為了販賣金融性商品,將有問題的金融性債券或是房貸,以獲利率來包裝,我們無法得知這些金融性商品的本質,只能從銀行片面提供的獲利率來投資,而在這過程中,就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金融的槓桿效應越來越大,首先爆發的是美國房市的泡沫化,二次信貸的美國人民無法償還房貸,接連影響到與房貸有關的金融性商品,預期的獲利並沒有出現,只是像骨牌效應一樣一個一個將投資客的錢捲走。
重新檢視銀行體系,發現其中CEO的一些不法行為,但這些銀行經理人卻仗勢著握有一些國家的經濟,威脅美國政府,讓歐巴馬無法放手去偵辦銀行經理人,又為了不讓經濟持續下滑,政府提出大量的金援,讓銀行繼續進行金融的槓桿遊戲,而美國政府沒有擬訂銀行的還款計畫,只是很著急的投入大量的金錢,而最後投入的金錢被如何運用,是否會真正幫助經濟,還是被銀行的經理人繼續進行和金融海嘯前的金錢遊戲一樣,不斷的炒熱股市.房市,從中的獎勵制制度,金融熱錢的流動,牟取金錢,對於經濟問題沒有太大的改善,只是不斷再重演金融海嘯。
但現在政府無法有效的訂定法律或是稅收制度,遏止金融體系的金錢遊戲,反而被逼迫或是和金融體系的人合作,將人民的錢拿去幫助已經在金融金字塔頂端的人,讓那些人的財富更多,掏空更多中產階級的財富。

許浩宇 提到...

這次的金融風暴,是因為美國銀行次級房貸這個投機的投資導致的,不過也讓人很懷疑,為什麼某些人在做這些高風險的投資時,它上面的高層或政府都不管?發生這樣的金融風暴絕對不可能毫無徵兆的,一定有人知道會導致這樣的恐慌。我想就是因為大家都想要有錢賺就好。有錢能使鬼推磨,現在才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體悟,而且不管那些錢取得的方式是否妥當。那些銀行的高層任意玩弄房貸有很大的獲利,政府官員可能多多少少也能獲得點好處,無論是有形無形的,甚至到危機爆發之後,政府還是逼不得已的要花大把鈔票去救那些銀行,然而那些肥貓卻還是一直肥,這個洞是否越補越大洞呢?如果我現在有一千萬我該做什麼?其實今天發現不懂經濟的我們好像什麼都做不了。買賣股票、炒房地產,雖然大家都說這樣的行為很投機,不過在這樣的M型化社會中,不這樣跟著一起做是無法生存的。錢放在銀行裡也不保險、拿去買基金又有可能會被騙,什麼時候該投資,什麼時候該退,真的是很複雜。討論完之後發現這社會真的很黑暗,明明知道有些事情是錯的,為何大家還都要跟進,現在的價值觀是金錢就是真理了。也讓人對現在的社會很失望,好像玩不過別人就只能默默的當失敗者和現代社會畸形制度下的犧牲者而已。是否要我們都學習和仿效當"壞人"才能在這個社會有一席之地和一點點的生存權?

陽明大學醫學系105 提到...

醫二甲19801017 侯明欣

對於一個結構主義的人來說,這篇書序是相當吸引人的,它用一個宏觀者的視野,來審視市場─這個乍似平靜的湖面─底下,到底存在著哪些不穩定的因子,並試圖將瑣瑣碎碎的問題與現象集結起來,拼湊出一個完整的故事。這相較於前次M型社會與青少年的討論是很不一樣的,當我們只從自身的社會經驗出發時,往往看見的有限,反省的亦有限。
閱讀完這篇書序後,資本家過度擴張市場原型想像的行為,是造成經濟理論與現實的斷層的原因之一,像金融體系的泡沫化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對我而言,金融體系是一個相當陌生的領域,它流動迅速、難以掌握,有時就理論的方向去想,它似乎只是一個統合大大小小公司和資本之間的中介系統;但從現實角度,又會發現它的內部有龐大的利益與吸引力在流動、交換,而這正是金融市場的利與弊所在,它可以使需要資金的人取得資本,並讓產能好的公司有繼續發展的潛力(鴻海若沒有市場中的資本支持無法發展到現在的規模),而提供資金的人亦能有一筆額外的收入。這乍聽之下兩全其美,金融市場支持者亦是如此闡述。但這樣的獲利制度在如今社會上形成一種壓力,物價指數在漲跌中持續攀升,不另拓財源者被指名為未來的輸家,因此幾乎所有人都被納為金融體系中的一員,儘管他的工作只是付出勞力與領取應得的薪水。被納入金融體系中的一員的現實是,每個人都將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的所得虛構化,它只藉由證券的方式存在,金錢本身則存在於遠方被換取成生產工具,於此,借用資金的人是不需要對提供資金者負責的,他只需要在賺錢的時候分紅而不需要在賠錢時做任何的償還,直覺想起來便是個會鬆動社會整體的不穩定架構,尤其當金融市場利用本身的誘因將所有交易納入時,將使得災難來時牽一髮而動全身。
而2008年的金融海嘯,正是他們將借貸者與貸款者之間的關係(利息)變成一項虛構的產品,利用資訊隱形的特性層層轉移─這已經逾越了大家原本對於資金流動的原初想像。因此當恐慌產生時,大家急於抽回資金,使得無論是資本家或勞工、公司或就業機會,雙方在體系崩解後雙雙跌倒,而仰賴政府的重建。 (其實政府也並未實行重建的動作,這也是問題一再重蹈覆轍的原因)。
在我理想的經濟體系之中,最重要的是「穩定度」,沒有物價波動的巨大壓力,沒有經濟危機的崩盤。我在想,政府介入是改善問題的唯一方法嗎? 就目前接收到的資訊而言,政府有助於所謂的「災後重建」、「社會福利」與「國內弱勢產業保障」的部分,但就這幾點之外,不清楚政府對於金融體系的穩定可以發揮多大的作用,以及制定新法律到底可以有多大的改善問題的潛力。希望以後可以有機會聽到這方面的資訊。

Unknown 提到...

2007年引發次級房貸危機,由於美國對於房貸借貸寬鬆,放款給一些信用較差的人,次級房貸利率較一般貸款高,但是借款人的違約率高,也承受比較高的風險,因此它們被包裝成債券或證券,經由金融業者將這些商品流入市場,這樣商品化的房貸本來預期有穩定金融市場的功效,並且降低銀行的損失,然而民眾卻不知道這些包裹內是一顆顆爛蘋果,它們在市場中流通、轉手而價格炒作得越來越高,遠遠超過這些爛蘋果本身的價值直到一個地步,這時大家評估價格已超越商品的極限,於是退出買賣,而房地產泡沫化之後,像骨牌般的連鎖效應倒向信託業,最後引發了一場擴及全球的金融危機。
我認為在這緊要時刻各國一定把自己的國家放在考量的第一順位,必要時甚至會犧牲其他國家,政經實力越強盛的國家如美國更可能運用權力壓制別人、從中謀取利益,這顯明儘管理想和貌似正當的話語行為當作美麗的包裝,但實質上仍然是弱肉強食的世界,如序言所描述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使得東南亞陷入崩盤,也蔓延到東亞其他國家,雖然西方國家終究脫離危機,但是印尼、泰國等卻受到重創,在風暴中垂死掙扎。
各家銀行金融體制結合或合作,提升了彼此間的依賴性、共同的利益,在台灣陳前總統推動金改,將減少銀行家數,如2006年合作金庫和中國農民銀行合併,並且商業和投資銀行合併後,銀行可以借貸給企業賺取利息,也可以發行股票、債券,於是銀行藉由短線炒股就可以謀取大量利潤,又不需繳稅,如此一來造成集結銀行、財團、政府的勢力瓜分利益,加速擴大貧富差距,而且枉顧一般民眾的權益,金融海嘯後財富更往菁英階層集中,民眾的荷包卻不斷縮水,如何減少失業人口和平衡企業與勞工之間的利益是我們應該做的。

Unknown 提到...

我是物治一 19906003 張富詠

最近一次的經濟蕭條,大概是由於2008年的次級房貸所造成的,但真的追究其原因,卻是許多層面互相牽扯的複雜問題!

首先,是限制投資銀行死商業銀行有別的法規因為追求自由化而被廢除導致銀行家瘋狂的炒房地產,進而產生了次級房貸與泡沫化,這項法規的廢除就是這次經濟大蕭條的楔子。

再來,是在拯救企業時,選擇了錯的企業,並且在毫無寮見的情況下,就將大筆資金送出,更顯得美國在當時有多麼的不知所措,而讓那些企業家們有利可圖。

最後,在政府要辦那些玩弄經濟的企業家時,卻無能為力,除了因為那些企業家們擁有了太多的金錢,太大的權力,也因為整個政客與企業家們的共犯結構,沒了企業家的資助,那些政客根本無法選舉,但有些企業家是由政客們培植成的,政商一體,苦的就是老百姓們。

最近歐巴馬政府的大慘敗,或許就代表著新自由主義的再次崛起,但兩種主義由歷史的觀點而言,應該要輪流交替,才能使經濟恢復於平穩,新自由主義的專政,或許終將使美國更將M型化,並且導致經濟蕭條更頻繁,而當經濟有了問題,卻無法解決時,就只有戰爭一途了。

Unknown 提到...

醫二甲 19801005 楊思婷
這次的討論提到為什麼美國政府在金融海嘯中,要拿出大筆資金以防止一些大銀行倒閉,到底救這些銀行的理由何在呢?
我們歸結出了幾個結論,第一、這些銀行倒閉的話,將引起整個社會的恐慌,因為人民會急著想要把存在銀行裡的錢提出來,就會造成和1920年代的Great Depression一樣的情形,第二、這些銀行會拿著它擁有的資金再轉而去做其他投資,而這些投資就會牽扯到其他產業,所以銀行倒閉也等於其他產業喪失了資金來源,此外,更嚴重的是,現在有一個弔詭的現象就是金融商品證券化,這個行為對於投資人來說是有風險的,因為如果商品的本身體質不好,信用不良的話,等於投資人承擔了原本應由銀行承擔的風險,而且這些金融商品通常不會只轉手一人,而是由第一個人轉賣,一直轉賣到好幾個人之後,於是就像骨牌效應一樣造成衝擊。
我們也討論到,在1999年,美國柯林頓總統廢除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使得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業務可以合併,這對於銀行家來說是一件有利的事,因為銀行家可以得到更多不同的資金,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但這其實是很險的,像這次的金融海嘯就是一個例子,因為讓銀行擁有行使太多金融服務的權利,會讓該銀行變成「大到不能倒的銀行」,甚至凌駕於國家之上,等於政府想要做甚麼決策都需要先考慮到這個「大到不能倒的銀行」,也就是受到「商業的力量」所控制,而無法真正的在這個國家中落實民主和正義,這個國家就好比背負了一顆巨大的毒瘤在身上一樣,無法行使正常的運作。

陽明大學醫學系105 提到...

19801022顏立成
失控的未來對於自由經濟的提出了警言,這警言對於剛從蕭條復原的全球經濟,或許是一帖苦口但卻不得不服的良藥。
2008下半年開始爆發的經濟大衰退(the Great Recession)讓數百萬美國人及全球民眾失去了自己的家園以及工作,許多人存了半生的退休金也化為泡沫。以往自由經濟所強調自己能夠修正的特性已經被證明:只要有心之士願意,他們可以為了一己的利益不斷從市場剝削─這也導致了這次的經濟大蕭條。
作者提到了:自由經濟確實讓經濟看起來蓬勃發展;然而,這樣發展的基礎是薄弱的,銀行毫無節制的放貸固然造成了企業的繁榮,卻也使銀行的銀根極為薄弱:「政府已經多次出手拯救這套被認為應該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金融體制。但因為它有幸殘存了下來,大家竟誤以為它真的是個具有獨立運作能力的機制。事實上,危機 發生之前,這套經濟制度對大多數美國人而言根本沒有發生應有的效益。有些人確實在這套制度中獲益,但一般的美國人卻絕沒那麼幸運。」
「因誤讀數字而做出錯誤的判斷也不是第一次了。1990年代,阿根廷被標舉為拉丁美洲的經濟奇蹟,也被視為市場經濟基本 教義派在南半球的重大勝利。數年之久,阿根廷的成長數字看來簡直令人激賞。但就和美國一樣,阿根廷的經濟成長是建立在舉債來支持自己的高消費率,但這樣的 高消費不可能長久。終於,2001年12月,阿根廷的債務完全失控,經濟也一夕崩解。」
建立在天上的閣樓是無法長久的,各國已經給了我們許多教訓,或許要求一張漂亮的「經濟成績單」是政府和金融業的共同期望,但如何才能在堅固經濟根本的情形下實質成長,才是一個有智慧的政府應該追求的。
我們這組討論的主題是次級房貸的來源以及原理,聽完令人忿怒的是,這樣子的投資行為對投資人來說明明是種豪賭(而唯一穩賺不賠的就是設計產品的人和坐領獎金的肥貓)但設計的人明知是顆爛蘋果卻仍然大肆去推銷次級房貸這種商品,這種行為無論怎麼解釋都是種欺騙。
但序中提到,資本主義在與共產制度長期的對抗意識下,讓人轉移了對它本身缺點的注意力,這樣的缺點並非只是幾個人的私心,而是一種集體意識和誤解。
由於金融業的特殊性質和向錢看的本質,本來就容易吸引許多聰慧卻貪婪的份子入主,而金融界影響政府決策,長期執行對「金融界有利」的錯誤政策的結果
,便是一場明明可以預見卻被視而不見的危機的降臨。政府要開放多少的經濟自由,如何努力發展實質產業,雖然都不是全有全無的政策能夠掩蓋,至少趨勢已經告訴我們:「自由的經濟缺點是非常嚴重的」

陽明大學醫學系105 提到...

19801022顏立成
失控的未來對於自由經濟的提出了警言,這警言對於剛從蕭條復原的全球經濟,或許是一帖苦口但卻不得不服的良藥。
2008下半年開始爆發的經濟大衰退(the Great Recession)讓數百萬美國人及全球民眾失去了自己的家園以及工作,許多人存了半生的退休金也化為泡沫。以往自由經濟所強調自己能夠修正的特性已經被證明:只要有心之士願意,他們可以為了一己的利益不斷從市場剝削─這也導致了這次的經濟大蕭條。
作者提到了:自由經濟確實讓經濟看起來蓬勃發展;然而,這樣發展的基礎是薄弱的,銀行毫無節制的放貸固然造成了企業的繁榮,卻也使銀行的銀根極為薄弱:「政府已經多次出手拯救這套被認為應該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金融體制。但因為它有幸殘存了下來,大家竟誤以為它真的是個具有獨立運作能力的機制。事實上,危機 發生之前,這套經濟制度對大多數美國人而言根本沒有發生應有的效益。有些人確實在這套制度中獲益,但一般的美國人卻絕沒那麼幸運。」
「因誤讀數字而做出錯誤的判斷也不是第一次了。1990年代,阿根廷被標舉為拉丁美洲的經濟奇蹟,也被視為市場經濟基本 教義派在南半球的重大勝利。數年之久,阿根廷的成長數字看來簡直令人激賞。但就和美國一樣,阿根廷的經濟成長是建立在舉債來支持自己的高消費率,但這樣的 高消費不可能長久。終於,2001年12月,阿根廷的債務完全失控,經濟也一夕崩解。」
建立在天上的閣樓是無法長久的,各國已經給了我們許多教訓,或許要求一張漂亮的「經濟成績單」是政府和金融業的共同期望,但如何才能在堅固經濟根本的情形下實質成長,才是一個有智慧的政府應該追求的。
我們這組討論的主題是次級房貸的來源以及原理,聽完令人忿怒的是,這樣子的投資行為對投資人來說明明是種豪賭(而唯一穩賺不賠的就是設計產品的人和坐領獎金的肥貓)但設計的人明知是顆爛蘋果卻仍然大肆去推銷次級房貸這種商品,這種行為無論怎麼解釋都是種欺騙。
但序中提到,資本主義在與共產制度長期的對抗意識下,讓人轉移了對它本身缺點的注意力,這樣的缺點並非只是幾個人的私心,而是一種集體意識和誤解。
由於金融業的特殊性質和向錢看的本質,本來就容易吸引許多聰慧卻貪婪的份子入主,而金融界影響政府決策,長期執行對「金融界有利」的錯誤政策的結果
,便是一場明明可以預見卻被視而不見的危機的降臨。政府要開放多少的經濟自由,如何努力發展實質產業,雖然都不是全有全無的政策能夠掩蓋,至少趨勢已經告訴我們:「自由的經濟缺點是非常嚴重的」

匿名 提到...

護理一 19905021 袞桑豪 事後文
我認為自由主義不完全錯,就算有政府的出手干預市場還是無法使社會更加美好,因為政府也是人,也會犯錯,錯的只是個人的私心,只要有錢之後便會想盡辦法賺更多的錢,但是賺錢只有從其他的人手中賺取,因此在自私的心態下,偷拐搶騙、無所不用其極,自由的市場被搞得烏煙瘴氣。就算使政府有心去制衡那些人,但是政府不是由人所組成的嗎?在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沒有辦法沒有自私之人,有錢的人只要以利益綁住政府,使其不出手限制自己的不良手段,便可達到目的,因此自由主義並沒有大錯,錯的只是人自己而已。
自由市場、自由經濟是建立在資訊對等狀況下才有可能,因為有些人在擁有錢財之後便利用自生的財力優勢去打壓其他人,始知無法與其對抗,就如朱學恆所說的:「¬¬¬¬郭台銘會扼殺掉下一個郭台銘。」在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賣方以不正當的手法騙取民眾的信任,利用民眾的無知而賣出產品。在這累積資本的狀況持續進行,在利用手中的錢財網羅各界人才,利用金錢購買知識並將之封鎖不為外界開放,利用金錢去賄絡官員獲得權勢,最後和政府結為一個互相依存的有機體,不斷吸取人民的血汗錢,最後普羅大眾生活在一個自以為民主的政體下,懵懂無知的繁衍下去,知識的差距越變越大,到最後永無翻生之日。
在這樣的情況下,唯有使知識份子的增加才能讓這些財團、公司,無法欺騙社會大眾,在大眾的知識水準能夠對於所購買的物品有足夠的認知,不需要到會應用帶是能夠有認識即可,就能夠在正確的判斷下去做決定,這樣才能夠將說會所需要的公司、商號生存而不符合大眾所需的即淘汰出市場。
以上只是一買賣來說明,同樣的在國家的政策實施,許多許多人根本不知道政府在搞啥咪,對於一些政策的評斷只是跟著所謂的專家、學者一同叫囂,甚至有些根本不關心政治,認為對於自身根本沒有任何影響,只專注於身邊的事情。有時國家政府則是在做符合有錢人利益的政策,因為只有手中有錢的人才有辦法影響政府,而其他貧苦大眾的權益被罔顧,如此一來窮者無知無權,富者有錢有權,知識不對等讓人連權益都會受損,不只是金錢上,更是連追求美好生活的權益都會被剝奪。
有上述所知,唯有大家重視教育,不是指應試教育,而是對於生活中的資訊如何分析,對於社會各方面的了解,從經濟、人文、科技、法律等等全方位的知識增長,各方面皆無所不知,不需要專精,也就是成為老師上課所提到的「知識份子」,並且不遺餘力的培養下一代,使知識份子愈漸增多,一代一代之下便能夠成功使社會更加美好。
但是在對於如何培養知識分子我並無很好的方法,在台灣因為技術的需求,許多的大學並無培養出真正的大學生,有的只是一個個技術高超的工人,但這也是因為社會需求,大家必須為生計而努力,在此之下大家對於非本科專業的知識無法投注太大的精力,因而成為一個不具備足夠知識的技術工人,只能被上位者玩弄操控,以資訊知識不對的優勢下奴役著我們。如此一來在自由主義所形成的世界將會是有錢有勢之人天堂,其他人則是永遠無法成為其中的一員,世世代代無法翻身。

匿名 提到...

護理一 19905021 袞桑豪 事後文 part1
我認為自由主義不完全錯,就算有政府的出手干預市場還是無法使社會更加美好,因為政府也是人,也會犯錯,錯的只是個人的私心,只要有錢之後便會想盡辦法賺更多的錢,但是賺錢只有從其他的人手中賺取,因此在自私的心態下,偷拐搶騙、無所不用其極,自由的市場被搞得烏煙瘴氣。就算使政府有心去制衡那些人,但是政府不是由人所組成的嗎?在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沒有辦法沒有自私之人,有錢的人只要以利益綁住政府,使其不出手限制自己的不良手段,便可達到目的,因此自由主義並沒有大錯,錯的只是人自己而已。
自由市場、自由經濟是建立在資訊對等狀況下才有可能,因為有些人在擁有錢財之後便利用自生的財力優勢去打壓其他人,始知無法與其對抗,就如朱學恆所說的:「¬¬¬¬郭台銘會扼殺掉下一個郭台銘。」在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賣方以不正當的手法騙取民眾的信任,利用民眾的無知而賣出產品。在這累積資本的狀況持續進行,在利用手中的錢財網羅各界人才,利用金錢購買知識並將之封鎖不為外界開放,利用金錢去賄絡官員獲得權勢,最後和政府結為一個互相依存的有機體,不斷吸取人民的血汗錢,最後普羅大眾生活在一個自以為民主的政體下,懵懂無知的繁衍下去,知識的差距越變越大,到最後永無翻生之日。
在這樣的情況下,唯有使知識份子的增加才能讓這些財團、公司,無法欺騙社會大眾,在大眾的知識水準能夠對於所購買的物品有足夠的認知,不需要到會應用帶是能夠有認識即可,就能夠在正確的判斷下去做決定,這樣才能夠將說會所需要的公司、商號生存而不符合大眾所需的即淘汰出市場。

陽明大學醫學系105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陽明大學醫學系105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陽明大學醫學系105 提到...

這次討論的其實還蠻熱烈的,內容跟老師上課講的內容有點像,是關於全球化的經濟理論底下中產階級的資產被掏空的問題,當然也談到了最近發生的金融海嘯和美國的銀行問題。不過或許是因為真正讀過那本書的人太少了,於使助教就找一些可能我們會有興趣的題目和我們閒聊。那天參予討論的人,大概大部分的人都成為受薪階級,也很可能會面臨到所謂的中產階級被掏空的問題。這不是一個個人就能改變的問題,不是個人透過努力就帶來改善的。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制度性的問題,在這個制度下必然會引發的問題,中階級被掏空,於是收入曲線上下兩端的人變多,成為了所謂的M型社會。資本主義和全球化共同造就了大企業的產生,很多企業的規模更是史無前例,經濟似乎正蓬勃的發展,這是真正的成功嗎?許多人因為投資成為了新興的富人,但另一方面這個理論造就了許多貧苦的階層,貧富不均的情況使的社會處在一種動盪不安的情況。但就像老師說的,在各國都在尋求解決方案時,台灣卻還對這樣經濟理論深信不疑,這是個令人十分令人擔心的部分。台灣政黨的政治立場或許不同,但經濟思維的背景卻是相同的。面對這樣的經濟問題仍然無法做出反應,只在問題發生後才會開始向別的國家尋求解答,但是問題已經造成了。然而在面臨到這樣的問題時,我們個人似乎沒有辦法逃離這制度的威脅,儘管我們已經意識到了這樣的問題。投機性的投資盛行,財富不一個人的貢獻而分配,一些對於社會毫無貢獻者還能得到相當財富
,這樣的社會還具有公平和正義嗎?
BY庭瑜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