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討論前先簡短的對這個問題發表意見!
討論完後請用自己的話寫出來
希望大家不只是把自己的意見丟出來
也可以回應別人的看法
不管是反對或是贊同的意見都歡迎
一樣以"張貼意見"的方式發表
助教凌峰
社會政治與民主@陽明大學
Blogger Templates created by Deluxe Templates
Wordpress by AZ Money
Copyright 2010 Web2.0的波西米亞部落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logger
10 意見:
基本上應該是支持!看了很多報紙上寫的雖然不是很懂它的公式是要怎麼算 但至少比我們的稅制好多了!很多舊的問題也都有了改善,雖然可能不是最完善的還是有些問題,但至少這是一個進步.有些小問題還是有點不太合理,ex我最近去看中醫,中醫師就說現在規定推拿只能中醫師親自推不能請推拿師,這樣就會造成大家看病要等很久.
我想是應該支持的,雖然我們並不曉得二代健保的制度其詳細內容究竟為何,但現今的健保財政赤字已經相當明顯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當然,我也同意新制度不可能盡善盡美,但至少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對這個有點糟糕(其實是非常糟糕)的現狀做一些必要的改變。不然,如果不對其加以變革的話,屆時受害的也會是我們自己。
討論剛開始時,助教嘗試以全民健康保險制度是傾向左派還是右派帶我們導入問題,原本看似理所當然的問題,隨著討論的進行我們卻漸漸發現各國間對健保制度在根本看法上的不同。或許是因為民族性,又或許是因為歷史發展背景,台灣民眾內心深處總有對"政府的庇蔭"的渴求,因此我們的民眾會希望政府強制全民納保、政策越強硬越好。"政府強大才足以保護我們小老百姓"這樣的想法深植於台灣各層人民心中,不論社經地位已較他國高出多少。
相對的,建國史本身就是一段對抗本來看似正義的政府的美國,人民害怕自己的權益受到有力政府侵犯的想法,光是從好萊烏拍的許多政府黑暗面的電影中就不難發現。在他們的想法中,有權力的萬能政府同時也代表著有作亂的能力及風險,所以他們選擇相信自己的雙手,相信自己可以好好照顧好自己;而政府那隻無形的手呢?既稱作無形,那就越是渺遠的待在空中越好,離的越遠底下的人生活空間就越大、就越能自主自己的生活,也就是他們建國之初的理想---自由。這也就是為什麼嘗試改革的毆巴馬在提出全民納保的新健保制度時,有一大票群眾抗議的原因。
在確定台灣人民對健保的想法普遍偏左這點之後,再回頭看現在的二代健保議題。左派政策的立意是好的,但常有的盲點在於立意過於理想,反而在實際執行層面上會讓人有跟不上原本想法的疑問。台灣健保的初衷在於依能力來平均分攤全民的醫療費用,其實也就是變相的向富有的人徵"社會福利金",用他們多繳的錢來提供那些原本負擔不起醫療行為的貧困者醫療照顧。這的的確確是一個富左派思想、以社會正義為出發點的政策,照理來說大家(最起碼受惠的小老百姓)應該拍手通過才是,但先前淪落到需要強行通過的二代健保法遭抗議的點就是:它採取以薪資證明作為徵收保費的依據。有錢人有許多非薪資收入這點一向是你知我知、不言自明的,如此依來,仍採取以薪資課稅政府不就顯得執迷不悟,讓人民難以服氣了嗎。
有另一說法是,原本打算以總收入為計算保費依據的政策之所以臨時修改是因為有許多有錢人向高層施壓,因為一旦計入他們的非所得收入那他們要增加的負擔將是現在的數倍;可一個由全體大眾組成的政府,擬定的政策居然被位在金字塔頂端的少數有錢人左右,又該叫人民作何感想、如何對政府放心呢?以薪資收入做保費決定依據,不管怎麼增加稅率,比例上負擔最重的都不會是真正的有錢人,反倒是沒有其他收入來源(股票、房地產等投資)的中產受薪階層會被壓到喘不過氣。掛著左派政策的名義,卻以右派來執行,這就是人民群起攻擊二代健保的原因。不論是法令或政策,一定都會有贊成方跟反對方,因為如果有一件事情對大家都是好的,那就算不用規定大家都要做大家也會去做的,所以政府要做的不是去迎合、討好每個人的意見,而是確認方向後就堅定執行的方向去做,不要左右搖擺最後搞出一個大家都不能接受的產物。
討論的一開始,我們就是以每個人是傾向右派(像美國等認為健康是個人的問題與自由政府不得干涉)還是左派(像我國政府要求每個人納入健保以保障全民福祉)這個問題為基礎,就我個人立場,我會支持左派思想,個人主義、自決、不信任政府等,是美國的核心政治理念之一,他們一直秉持" 小政府、大社會" 的理念,因此人民多數反對實行健保,我反對的是,有無健保可想而知的影響著病人就醫的決定,很多病人在病發的時候常會因為財務考慮而延遲就醫,但如果是迫切急需救治的病例,每一分鐘都顯得寶貴,拖延一分鐘是不是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如果有醫療保險的話,這種情形應當會減少許多。我們從小生活在台灣,習慣健保的存在,也被根深蒂固的教育著健保的好處,現在若被問及,我們幾乎都是同意政府應該替人民所需的醫療保險買單的,但是,被問及是否願意支付更高的社會安全稅來支援醫保時,多數人表示反對,所以造成了二代健保的實施與否一個問題。最重要的核心在於保費的計算問題,沒有一種保費計算會是絕對的公平,我國健保的想法是能富人多繳納歲款,而貧人負擔較少,來達到一種平衡,而二代健保改掉了以往的”薪資所得”而變為”家戶總所得” ,目前爭議較大的二代健保對單身者是懲罰條款,應說是過去健保對「多口之家」收較多保費,現在轉向稅戶上的「單口之家」收費較多,這是政策抉擇問題,這樣是不是在隱約的暗示政府是在鼓勵多口還是單身。而且我們在計算總所得時,有沒有顧慮到一般有錢人的所得,很大一部分非來自薪資,造成很多實際上的收入並沒有被算入,整體下來,稅制負擔最重的擔子都落在中產階級身上,這樣人民如何信服?我不認同現在訂定的二代健保,有太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中心思想和目的是好的,但是目前還需要更多方的考量和評估。
我想在台灣的絕大多數民眾都是支持健保的,健保的精神大抵就是希望能夠由全民一起分擔醫療的支出,以期能避免因貧而死的現象。所以健保相對而言就是一個相當符合社會正義,同時也高度政治正確的制度。弔詭的是,全民雖有健保不能倒的極高共識,但對要多繳錢的二代健保卻也有相當大的反彈聲浪。
我想健保現在最本質的問題,是因為費用轉由全民平均分攤,而使得大家忽略了道德風險,當然全民健保想要照顧民眾健康的初衷沒有問題,但當制度不夠完善時,就容易因為忽略人性自私而導致讓健保的財務暴露在道德風險之下。而具體的例子就是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議題,像是把逛各大醫院拿藥、濫用急診、各式醫學檢查的浮濫、外國僑胞濫用國內資源,而這種種問題又會導致醫病關係的惡化,因而產生醫療品質向下沉淪的惡性循環。
根本之道在於我們必須停止健保包山包海的給付,因為當我們選擇多用一次葉克膜去救一個希望渺茫的人時,就代表我們可能就少幫一百位原住民新生兒打流感疫苗,包山包海的給付帶來不止是財政上的負擔,更會對其它重要的開支產生排擠效應。除此之外,包括重大傷病要保到什麼程度、小病該不該納保、把大筆預算投入預防醫學是否有較佳的效果等等都應該納入討論,一昧開源沒有節流的話健保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調漲。
所以從這裏我想我們可以發現左派常常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忽略人性的自私。但這絕對不是說左派的思想和本質是錯的,相反的,這代表著左派有更大的責任,要設計出一個好的制度,以將因人性自私而產生的外部效果降到最低。
這次討論的主題原為”是否支持二代健保改革”,但是在討論過後,我認為這次我們所討論的方向比較偏向”健保的存廢”,所以這次我所發表的意見會比較以”健保的存廢”為主軸。
首先,對於健保的存廢,一開始我是持支持的角度,因為感覺重小到大,健保所帶來的好處,總是利大於弊,我想這是因為肇因於從小就把健保制度視為理所當然,而並沒有真正正面的去思考的存在的必要性。而且綜觀全球,幾乎所有的右派國家並不存在健保的制度,所以健保的存在似乎是有違背我們現今所生活的制度,並且若合併上一次的討論主題一起看”死刑的存廢”,很容易就會發現大家的觀點是互相衝突的,理論上大家通常比較支持死刑,但卻也同時支持健保,若在一個主體的思想上,這兩者是互相牴觸的,會導致這種後果的原因,就像其他同學有提到的:台灣人的民族性中的缺失,無法有整體判斷事物的思想,通常都是比較就事論事,一旦事情發生問題,才會去思考原本方法的對錯。
而後助教有提到,當我們身為有錢人時,是否願意提高自己的保費,大部分的人在這個預設立場中,多採願意的立場,問其原因,多半是:造成窮人貧窮並不是窮人自己本身的問題,故我們應該要多付出一些,以彌補社會對他傷害。這一個看法非常明顯是左派的思想,而我的想法是我願意出更多一點的健保費用去幫助那些窮人,但我始終不認為那些人會變的貧窮是社會的關西,而是自己本身的關西,因為我認為就算是身在一個右派的世界中,並不代表必須要抹殺同情心,至少我自己是這樣認為。但是,我後來認為,健保是一種強制性的政策,就算不想繳也必須去繳,人民應該能夠自己去選擇,他想不想幫助窮人,或許是透過別的管道,一直被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健保,新聞上不時出現有關健保的負面消息,也不知道這些錢經過政府這樣摸一下,又會少了多少,於是,健保少了最終存在的必要性。
其實當初討論時,只提到健保制度的問題並沒有探討二代健保這個議題。討論前看了一些相關的報導和資料才大概了解它的內容,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摸不著頭緒,覺得與自己切身相關但又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先由健保制度說起,以往看病,總覺得因為健保的關係讓我們的負擔變的更少,不像美國缺乏這樣的體系導致掛個號看病就得花上大把鈔票,而這樣的制度似乎也讓民眾與醫師產生衝突,因為健保的關係使得有些醫生尋找副業,有些則是大罵政府,或許以後我們成為了醫療體系中的一份子就會改變健保很好的觀點。關於二代健保似乎就是以家戶總薪資所得多寡裁定需要给付多少額度的保費,與原本依薪資而計個人的保費有所差異。
健保制度看起來是利於民眾但我並不支持二代健保制度的改革。當然也顧及到以後出社會工作後的開銷問題,當自己未婚而且剛起步薪資並不高時,二代健保所帶來的負擔是比現今存有的健保制度還重,家裡同時出現三個人有收入的情形,扶養小家庭四口,即使二代健保表明眷口數多負擔降低也對此種家庭沒有多大的經濟效益,而又以薪資取決這家需繳多少保費,當然更不是所期待的改革。難道二代健保真的比一代健保更具公平性嗎?
提倡的口號總是很好聽,很多民眾很容易被言語蠱惑,因為政府宣導的往往只有利而無弊,畢竟政策是他們擬定實行的,有誰會扯自己的後腿呢?難道這種口號,受資高階層的付的費用較多,就能以偏概全,表示收入不高的民眾就會相對負擔較少的費用?
對於這個議題而言,我覺得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目前這個社會對於健保的想法:既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若從政府立意的基本面來探討,可以發現二代健保的目的似乎是為了增加高薪資收入的家庭與單身族群的保費以達到更加實現社會正義的角度,以照顧較無經濟實力的家庭或個體。
對於我而言,或許是因為嘗到健保為台灣帶來的甜,似乎就因此更容易接受起二代健保。但是自從台灣開辦健保以來,各種財務缺口接連不斷的出現,這是不爭的事實,究竟是哪方面造成如此巨大而長期的財務缺口是我們必須探討的。當然開源節流,是面對所有財務問題的不二法門,只是不斷調漲保費後,問題仍是存在,因此在政府調整成二代健保後,究竟對於財務缺口有多大的幫助又是一個問題。
若以左右派的觀點來看,可以看到很典型的左派思想深植於贊成健保的名眾中。但長期信任中央健保局的我們,在面臨了如此多的負面消息,而相對應的措施並無收太大的成效之時,面對如此重大的變革,的確是應該認真檢視,並加以討論。一昧的相信與反對都是不該擁有的態度。
此次二代健保的內容,衛生署長並不諱言這樣的政策是為了鼓勵人民組織家庭,採用的是家庭收入作為分組依據,期望能達成共公平的分配。
幸運的是,對於第二代健保議題的探討,有很多醫改團體、NGO團體已經長久的探討,面對目前政府所提出來的方案,亦積極參予其中,在這樣的背景下會讓我更加願意支持二代健保。
在真正深入討論現在的健保和二代健保兩者之間的異同和優缺點之前,我會先問問自己,現在的健保給了我什麼?究竟什麼是健保?對某些人來說,健保無疑是種造福社會大眾的制度,他們可以以不算是很高的費用,享受到優良的醫療品質,對部分低收入戶來說這不但是種福利,也是社會給予他們的一種支持和幫助。但相對而言,對另一部分的人來講,他們擁有高所得,繳交較高的稅收卻不一定能享有到相對應的醫療服務,也就是說他們等於多繳了錢再幫助相對弱勢的民眾,甚至是一些濫用、浪費醫療資源的愚民。那我們現在反觀二代健保的新制度,這個制度把稅收的比例做調配,一方面希望能達到收支平衡、補足財金缺口,另一方面則希望落實公平原則,但這樣是不是真的能達到目標仍有待考量和檢討,要補足財務缺口,減少無謂的醫療支出也是必要而緊迫的,相對於改變稅收,講白一點,政府要收錢哪個人不是皺著眉頭掏腰包?要做出最大效率的利用和減少浪費也許才是政府真正該思量的。最後再來檢視公平性,對一個高收入戶,或者必要開銷遠低於收入的人來說,多出來的稅收等於是捐的,沒錯,他們的確有權力輝舉著公平的旗幟向政府吆喝,但我想同身為一個國家的人民,不是就應該都要有彼此關懷,互相幫助的同理心嗎?畢竟在眾人皆默時,還是會有人挑出來高喊社會正義的口號。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