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簡芃組][topic2] 你贊成或反對 ECFA?

將文章推到Google Buzz
簡芃組這個星期有兩個題目可以選擇,除了人力派遣,也可以選擇:

你贊成或反對ECFA?

請大家把自己的意見整理成600字,
回應在這篇文章!

5 意見:

陳芳渝 提到...

ECFA是要讓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避免台灣被邊緣化,促進國際化,兩岸簽署ECFA主要是降低關稅及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使得兩岸經貿往來更通順,亦使得台商權益得到更多的保障,若兩岸簽署ECFA,大家可以享受出口免關稅的行銷也不需外移至中國大陸, 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若簽署ECFA可以降低關稅,降低生產成本,更可以有效提升競爭力,最近ECFA議題,引起朝野關注,ECFA主要以保障台灣商業為出發點,兩岸公平交易為目的,近幾年來類似東協等自由貿易協定相繼成立,ECFA似乎是必要進行,其實ECFA對於推動自由化跟經濟合作的共識有很大的幫助,有些人不贊成ECFA之理由在於台灣的經濟發展,不應該是為了中國的經濟服務,而不顧台灣社會的民生,他們要求,政府應拿出清楚明確的政策作為,任何行政部門與中國簽訂的協商會議,我認為這些的推論是合理得但是現今我們應該追求的是經濟的景氣而不是一再顧慮到中國台灣之間的隔閡以使得兩岸沒有辦法再更進一步的貿易行為, ECFA可以讓服務貿易自由化,建立開放和競爭的投資機制,使台灣突破經濟貿易的障礙,創造更多財富,亦可提升台商國際競爭力,由於兩岸之間除了貿易依存度很高以外,大陸也是台商海外投資最多的地區,所以簽署的ECFA意義重大,但是往另外一方面去思考,若簽了ECFA,大陸進口的一些產品之後將會影響台灣的產業,但另一方面未來台灣產業會加速升級,自動化,技術密集化,發展成高附加價值的契機

劉姵君 提到...

基本上,我並不贊同ECFA,就台灣的立場而言。
經濟上,政府一再強調:ECFA是對經濟有益的,然而,我看到的卻並非如此。
第一, 開放關稅是何用於兩個主要產品不相同的國家,而台灣與中國在許多方面的產品是類似,甚至相同的,一旦開放,只會造成彼此的競爭。
第二, 中國目前的大學畢業生薪水僅有台灣的五分之二左右,相當於在同樣的水準下,在中國生產的勞力成本要比在台灣的低,相同產品在成本較低的情況下,勢必能取得更多的價格優勢,因此,在雙方競爭下,中國較易以低廉的成本取得市場。
第三, 一旦關稅降低,國與國之間的分工必然會變的明顯,中小企業勢必會無法生存,這對中小企業眾多的台灣勢必很不利。再者,中小企業一旦消失,某項商品的市場必定會被大型的集團壟斷,當所有競爭對手消失時,賣方就能無限制的拉抬價格。
正因為人民沒有足夠的生存能力,政府必須作為必要的惡,因此適度的限制經濟自由,以確保人民的生存是政府的責任。
另外,就政治立場而言,我認為台灣是個有獨立政治體系的地方,雖然我並不是完全在同蔡主席的話,但我想有一句話她說的相當有道理:我們應該透過世界去親近中國,而非透過中國去親近世界。
簽署ECFA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主權的意義上而言是不同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象徵著與世界同步,對中國與對全世界的其他國家同時開放,但簽署DCFA就不同了,他相當於親近中國,並且借助中國的關係去參與世界。豈不是變向的同意,我們是中國的其中一部分?
既非中國的藩屬,我們何以需要藉由中國,以親近全世界,應與世界同步接近中國。

邱宇霆 提到...

ECFA講簡單一點就是關稅的問題,而以現今的經濟體系而言,走向世界貿易是必然的道路,因此我贊成簽定ECFA。
就如同陳芳渝同學提到:簽署ECFA會讓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避免台灣被邊緣化,及增加對國外的貿易機會。除非台灣不需經由貿易,便能夠自給自足,不簽ECFA對我們一點影響都沒有,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再說大陸有著廣大的經濟貿易市場,是各國都想搶的一大塊市場,這是人人皆知的事。若簽定ECFA,便能排除貿易障礙,讓兩岸商品能互通有無,互相彌補國內缺乏的物品,可以有效提升競爭力,並且可以享受出口免關稅,企業投資設廠會留在台灣,不需外移至中國大陸,反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往另一方面想,若兩岸開放,對大陸而言只是增加2300萬人的貿易市場,對我們台灣而言卻是有10幾億人口的市場,何不把握這次機會來提升台灣在世界的經濟地位。
不管是現今或者是幾年後,我認為ECFA一定會成為一個潮流,以現在的世界來說,能用的資源日漸減少,如果不簽ECFA來降低關稅,我們國內從國外進口的原物料勢必會大幅提升其價錢,最後會因原物料的上漲而影響國內商品的成本,臺灣人民的消費能力必大大下降。
然而若簽定ECFA後,政府也不能對弱勢產業視若無睹,必須採取一些福利政策,例如提供弱勢產業人民學習第二職業技能並且確保其就業機會。
ECFA不但能降低失業率,還能提升生活水準,我個人認為簽定ECFA其好處會遠大於壞處。

朱佳俊 提到...

我不贊成ECFA的簽訂,因為ECFA的簽訂帶來的利益是財團的,而不是大多數人的,而以目前台灣的稅政制度,財團的獲利無法經由財富重分配到全體人民

ECFA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把台灣以及中國之間的貿易障礙全都去除,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等,全都自由流通

表面上,我們可以以更便宜的價錢,買到產品,每個人都能生產自己最擅長的東西

但是我認為,就和老師上課說的一樣,自由市場從來就沒有存在過,而自由經濟的理想也因為經濟不是自然科學,而是有人為因素存在的,因此沒有人可以完全準確的預測經濟走向.

自由經濟的理想,把一切都交由自由市場決定,自由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會讓所有資源的價格和他的價值相符合,然而並非如此

因為財團有了錢,就有權力,就有能力控制勞工 勞力資源的價格,造成富者更富,窮者越窮

回到台灣來說,目前台灣傳統產業雖然已有朝品質與創新的方向改進,但是中國太便宜的勞工只會將產品反傾銷回台灣,而財團向政府施壓,只會將更多的工廠遷至中國,造成失業率攀升,技術流至中國,台灣更會喪失競爭力

台灣產業受衝擊,台灣人民工作機會喪失,國家產業喪失競爭力,而獲利的是財團,是既得利益者

那麼為什麼要簽ECFA呢

黃曉君 提到...

我個人的意見是不贊成ECFA的。也許從過去幾十年來的例子上看,歐盟(EU)、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東南亞國家國協(ASEAN)、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大家耳熟能詳的國際貿易組織都是成功的例子,但我覺得現在和大陸簽定ECFA的時機還很不成熟。
參與了上述的國際貿易組織的國家們,彼此間是在許多文化風氣和歷史背景是相近的情況下才慎重簽約的。那再想想我們和大陸呢?在民國三十八年時分裂,經過將近六十年了,在各個方面上已有了明顯的差異,不論是經濟結構、政治、文化、學術上…。那麼現在,我們連雙方都還有著軍事上的緊張和疙瘩,又怎麼來談經濟合作呢?經濟對台灣而言是一塊非常重要的領域,我想這也是台灣僅少可以站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的機會,若是沒有謹慎做決定而毀了台灣的經濟,甚至是影響更多的人民失業,這次的過失要由誰來下台負責?
其實,我覺得台灣現在的經濟體制就不錯了啊!為什麼還想要透過ECFA來做一場未知的賭博呢?倘若ECFA通過,那麼將有什麼影響呢?第一點:貿易間的關稅降低,這代表說兩國間的商品將互以會以更廉價的價錢出售!關於這點我便想提出質疑,同樣的東西,中國貨平常就比台灣貨便宜了,但是中國黑心貨層出不窮,讓我們明白品質是一分錢一分貨的,這樣我們又何須為了中國貨而降低關稅呢?
最後,我在小組討論中有談過,簽定ECFA後人力上的交流也將更方便,而台灣的工廠們當然會傾向於雇用薪資較低廉的大陸勞工。台灣最有名的產業莫過於半導體等高科技,若是在生產的過程中,大陸的勞工學得技術後,引渡回大陸自己在開工廠,那麼台灣說什麼也比不過對岸的廉價勞力所創造出來的商品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