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惠敏助教]如何面對M型通膨

將文章推到Google Buzz
請把你討論完的想法po在下面的意見欄(至少500字)

8 意見:

Vera 提到...

林建良

我們上次討論後,後來又做了一次對於討論會的心得討論。
根據我們後來去查的資料95年基期消費者物價指數共調查424個項目群,如以民國95年為100,99年12月總指數為105.88,表示99年12月424個項目群漲跌加權平均後,較95年上漲5.88%。,最新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1.33%
[ 100年2月 ]。
其中2010年4月份CPI溫和上升,這主要是由於能源價格大幅上漲,而非消費者支出改善。
據“主計處”的數據稱,3月份CPI 1.27%升幅中的一半來自於與燃料價格上漲相關的交通成本增加。
在台灣高失業率繼續遏制需求的情況下,溫和的通貨膨脹數據將令“央行”擁有把利率保持在歷史低水平的餘地。
3月份台灣失業率為5.67%,危機前為4%左右。
“央行”一直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回籠流動性,幫助控制房屋價格,但因為對台灣經濟復甦狀況感到擔憂,“央行”一直對收緊貨幣政策保持謹慎。
花旗集團台灣經濟學家鄭貞茂表示,消費者信心仍疲軟。由於許多台灣公司將大部分產品的生產遷至海外,台灣出口強勁反彈對降低失業率幾乎沒有任何作用。
他稱,在這種情況下,9月底之前“央行”將繼續維持利率穩定,以支持經濟復甦。
瑞士銀行(UBS)駐台北的經濟學家Kevin Hsiao表示,2010年剩余時間台灣CPI可能會溫和上升,因需求緩慢改善且比較基數較低。
Hsiao表示,4月份1日生效的公共醫療保險保費漲價也導致上月消費者價格上漲。
根據我們查到的指標意義,台灣的CPI 一直維持在溫和成長的水平,去年的GDP deflator 為3.4%左右。代表我國的經濟呈現穩定的正成長。
對於一個政府來說,溫和的通貨膨脹十分必需,相對於通膨,政府更害怕的是通貨緊縮。就算只是0.1個百分點的通貨緊縮,對政府都是更大的難題。所以我們認為,就數據來看,目前台灣的通貨膨脹非常溫和且友善,並不需要過度擔心。
課堂上的資料也寫出各國的CPI
指數,可以明顯看出,其他國家的物價上漲,才有可能有需要被嚴重擔心的空間。其他國家標出三把火,台灣這邊是被標出一把火,但其實可以畫上一個笑臉了。
原物料上漲,常帶動許多價格彈性小的商品價格上漲,例如汽油、食物等必需品
(消費者的收入價格彈性小於1),的確對於相對貧窮的人來說,會有相對比較大的影響,但若要說會成為M型,也就是兩頭甚至大於中央,未免是太過誇張。我們只應將它做為一個形容,而非像是M型那麼嚴重。
媒體總是喜歡將事件誇大三分再來報導,這樣收視率才會好,報紙才賣得出去。台灣媒體界的這個惡習十分不可取。
我們認為現在政府將物價水平監控在一個很好的狀態。當然對於某些特定的一些商品,存在許多的改進空間。但整體來說,例如看CPI指數、或GDP
deflator,都可以看出物價的上漲非常友善。那代表的也是經濟的成長。

Vera 提到...

19902029黃冠鏞

因為全球人口不斷增加,根據馬爾薩斯模型,人口是指數成長,資源是線性成長。
資源成長的速度是比跟不上人口,所以資源在未來越趨珍貴是可以被預期的。
在通膨的時代中,物價上漲,對於原本就擁有比較多資源的有錢人來說,資產也跟著水漲船高。可是對必須將大部分收入花在購買資源上的窮人來說,無形中變得更窮了。這就是所謂的「M型通膨」。
我支持奢侈稅的徵收,因為它針對的事物(小客車、遊艇、直升機、飛機、等單價在300萬元以上者,以及珠寶、珊瑚、象牙、皮草、家具或俱樂部會員證等單價在50萬元以上者)確實是一般中產階級所負擔不起的消費。
但就房市的部分,我認為對於真正的富有階層的人士沒有壓制能力的,反而會壓制到一些由中產階級想藉由投資進入富有階層的人民。雖然他的本意是想降低房市的熱度,但是我不覺得這樣是非常有效的做法。畢竟投機客的主力是真正的有錢人,一出手就是好幾棟,加徵奢侈稅,了不起少買幾間,但是還是買了很多。而那些只有能力買一兩棟的比較富有的中產階級,就沒有辦法進行投資,也算是另一種在較富有族群中的M型化。就好像那些大公司繳的稅率,遠遠不及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對於那些不是真的有錢到不知道怎麼花,卻得背負繳重稅的那群人真的公平嗎?所以我認為,奢侈稅的稅率還需要針對購買的名義,還有購買者的總資產訂定不同的稅率,更能有效的達到真正的公平。

Vera 提到...

19902036 陳佳煌 牙醫一


根據行政院的公告,奢侈稅的內容分為「不動產」及「高額消費」兩個部分。不動產方面,凡持有不到一年就出脫「非自用住宅」,將以出售的實際價格課徵15%的稅,持有不到兩年就出售,則課徵10%的稅。而在「高額消費」方面,包括小客車、遊艇、直升機、飛機、等單價在300萬元以上者,以及珠寶、珊瑚、象牙、皮草、家具或俱樂部會員證等單價在50萬元以上者,都課徵10%的奢侈稅。

關於第一項,根據行政院的說法:「他們希望把目前短期移轉分自用的房屋,讓他的頻率可以緩下來,讓房市回歸正常。」我覺得這樣剛好可以逮到那些想炒房市的投資客,他們買賣房屋只是為了賺更多錢,給這種富人買房還不如把他們的錢徵收,給真正有需要的人去買房子。
至於第二項高額消費的部分,那就更不用說了,一般而言只有富人可以常常買得起小客車、遊艇、直升機、飛機、等單價在300萬元以上,以及珠寶、珊瑚、象牙、皮草、家具或俱樂部會員證等單價在50萬元以上的物品,向他們課稅根本不過分。
整體來說,我是蠻支持奢侈稅的,或許有違自由經濟的思想,又或許某些很認真工作得到許多報酬的人會覺得有些根本不想工作只等社會救濟的這些人根本不值得社會給他救濟並希望這些人被社會淘汰,但我覺得如果政府能適度介入幫助一些真正需要社會救濟的人,適時地拉他們一把,讓他們在社會上有基本的生活能力,我覺得是必要的。再說,富人賺了這麼多錢之後,行有餘力之餘,回饋社會,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 ?

Vera 提到...

19902012 林記賢

現今這個貧富差距加大的社會中,M型通膨是一種趨勢。我想資本主義是必須負起很大責任的,因為資本主義的盛行,導致窮的越窮,富有的越富有這種現象發生。不僅如此,我們可以發現,工業革命時的資本主義是使中產階級人數急遽上升,然而在二十一世紀的資本主義則是中產階級人數銳減因而導致M型化社會。其中,M型通膨是一種不正常的通貨膨脹,特別指房地產或土地這些不動產價格上升,因而使窮人因為是無殼族所以不但沒有跟著房市水漲船高,反而跟有殼族的差距擴大。而富有的人因為持有的房地產很多,所以他們的身價也是一飛沖天,而原本中產階級中,擁有房地產多的人晉升為M型化的頂端,擁有少的則淪為底端,這就是為何中產階級銳減的原因。而本次討論的主題並不僅限於此,中國的崛起也是值得我們省思的地方,由於中國目前正屬開發性國家,因此對於原物料的需求十分龐大。台灣因為地緣關係,因此若中國的某項原物料需求上升導致價格上揚,不可避免的台灣的價格也會跟著上升。畢竟,台灣的市場太小,不足以影響整個市場機制,我們的需求跟中國的比起來算是微不足道。但是我認為也不應該因此氣餒,反而應該針對此一特點,開發台灣特有的競爭優勢,讓中國不得不向我們購買產品,才是應變之道。

Vera 提到...

19902006李宗慧
金融海嘯造成大家資產縮水,於是人們在危機意識下都採取省吃儉用來減少經濟的壓力,也因此造成了通貨緊縮,商店工廠因而歇業停工,於是失業的人口大增,為了生存,大家又更加節儉,如此惡性循環,更讓經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蕭條。當時政府為了遏止此惡性的循環,曾經以消費券來促進消費,增加通貨來遏止通貨緊縮,加上增加就業機會讓人們對未來懷抱著正向樂觀的方向。由於經濟其實與人的心理息息相關,當大家都認為經濟有好轉的跡象時,自然就會比較樂觀而願意花錢,因此通貨自然就開始流通了。
隨著經濟的復甦,擊退了金融海嘯的威脅,因此對原物料的需求更加殷切,因此國際原物料價格又開始蠢蠢欲動。農產品、礦產、能源又與金融海嘯之前一樣,開始大漲。因為通貨的膨脹使得金錢貶值,房地產因而大漲,所以這次的通膨直接削弱了一般人的購買力,進一步讓窮人愈窮,而富者因為房地產價格飆揚,雖然在經濟上略有影響,可是卻與窮者的財富距離更加拉大,富者愈富。因為原本就已呈現M型化的財富分配,因為通貨膨脹所造成的兩個極端的結果,就是所謂的M型通膨。「M型通膨」對窮人而言因為所有財產都只是現金,而現金一直縮水,所以是通膨。對富人而言因為其財產是房地產,資產價值不斷揚昇,財富迅速累積。
這次討論中出現的奢侈稅也是近來社會政府為解決貧富不均之道,我覺得這方法不錯,能夠在對富有人家不造成生活上的巨變,中產階級無過多影響,讓收入較少民眾可以減輕負擔,但其中效果如何還是要看之後的結果。

Vera 提到...

牙一 19902028 陳宇江 
關於M型通膨,今天終於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例如M型通膨是如何發生的跟他所造成的結果。簡單來說就是,原物料的缺乏促成通膨,而對於有錢人跟窮人有兩極化的結果,有錢人無形之間就變得更有錢,而窮人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更窮。在討論的途中,有人提出了最近要多課奢侈稅的政策,是否可以減少M型通膨的影響,我個人是認為是可以的,這是類似一種經濟重新分配的政策,姑且不論有錢人的逃避手段,這個政策多少可以達到社會平等的目的,減少有錢人更有錢窮人更窮的趨勢。而隨後我們又討論到了,政府是否要介入經濟體的發展,還是要讓經濟無拘無束的自由發展,我個人認為政府是要適時介入的,採取一個混合的制度,不要放縱資本主義也不要全然的共產主義,在自由發展的同時,政府也需要介入。
當我們繼續討論下去的時候,我個人產生了一個很大的疑惑,那就是「正義是什麼?為什麼要正義?」,正義是不是有文明以來才有的概念,是不是大家都超越了生物的基本需求才萌發的想法。如果單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達爾文的「物盡天擇,事者生存」無法解釋為何會產生正義,其他生物似乎沒有正義這樣的概念,如果世界末日了,大地一片荒蕪,連生存都有困難了,還會有正義這個概念嗎?應該是人類的道德感優越感跟同理心促成了正義這個概念,可以看到我這篇心得的人幾乎都是可以吃飽喝足的幸福人們,對於那些生計有困難的人,我們才會抱有想幫助的心情,但這個論述還是太膚淺了!我找不到答案,或許根本就沒有答案,我想我會去看《正義:一場思辨之旅》這本書,得到跟多的想法與概念。

Vera 提到...

牙醫系一年級 19902007 林俊傑
經過當天的討論,我認為雖然完全的自由市場看似對社會整體是有利的、是公平競爭的,但是實質上,就和當天談到的問題一樣,每個人人生的起跑點不盡相同,是不公平的,幾乎出身就決定了一生的路,沒錢家庭的孩子只能勉強的支付義務教育的學費,甚至還要助學貸款,但反觀富有的家庭,小孩除了正常的義務教育外,還可以享有補習、學音樂、畫畫等多種學習的權力,因此孩子家庭越有錢,就越有競爭力,因此M型社會的現況無可避免,但是要如何減緩這樣的狀況呢?那正是政府適當的介入。我認為奢侈稅的效果就和它原本的用意一樣,只會降低房市的通膨,但對於整體上的M型通膨不是非常有效果,我認為是整體提高稅收的比例,不論是有錢人或窮人都要收一樣比例的稅,比如收入稅之類的,然後將這些稅收除了國家建設之餘,多把這些國家財力放在較低層的人民身上,比如加強國民教育的水準、增強義務教育中性向的探索之類的,讓基層的人民可以藉由尋找自己的興趣來做為自己的收入來源,使M型社會可以藉由適當的全體財富分配稍作減緩,當然關於稅金的部分政府必須明確訂定出錢的去向,這樣才能讓全國人民信服。

Vera 提到...

醫一乙19901108楊震

我們上次討論後,後來又做了一次對於討論會的心得討論。
根據我們後來去查的資料95年基期消費者物價指數共調查424個項目群,如以民國95年為100,99年12月總指數為105.88,表示99年12月424個項目群漲跌加權平均後,較95年上漲5.88%。,最新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1.33% [ 100年2月 ]。
其中2010年4月份CPI溫和上升,這主要是由於能源價格大幅上漲,而非消費者支出改善。
據“主計處”的數據稱,3月份CPI 1.27%升幅中的一半來自於與燃料價格上漲相關的交通成本增加。
在台灣高失業率繼續遏制需求的情況下,溫和的通貨膨脹數據將令“央行”擁有把利率保持在歷史低水平的餘地。
3月份台灣失業率為5.67%,危機前為4%左右。
“央行”一直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回籠流動性,幫助控制房屋價格,但因為對台灣經濟復甦狀況感到擔憂,“央行”一直對收緊貨幣政策保持謹慎。
花旗集團台灣經濟學家鄭貞茂表示,消費者信心仍疲軟。由於許多台灣公司將大部分產品的生產遷至海外,台灣出口強勁反彈對降低失業率幾乎沒有任何作用。
他稱,在這種情況下,9月底之前“央行”將繼續維持利率穩定,以支持經濟復甦。
瑞士銀行(UBS)駐台北的經濟學家Kevin Hsiao表示,2010年剩余時間台灣CPI可能會溫和上升,因需求緩慢改善且比較基數較低。
Hsiao表示,4月份1日生效的公共醫療保險保費漲價也導致上月消費者價格上漲。
根據我們查到的指標意義,台灣的CPI 一直維持在溫和成長的水平,去年的GDP deflator 為3.4%左右。代表我國的經濟呈現穩定的正成長。
對於一個政府來說,溫和的通貨膨脹十分必需,相對於通膨,政府更害怕的是通貨緊縮。就算只是0.1個百分點的通貨緊縮,對政府都是更大的難題。所以我們認為,就數據來看,目前台灣的通貨膨脹非常溫和且友善,並不需要過度擔心。
課堂上的資料也寫出各國的CPI 指數,可以明顯看出,其他國家的物價上漲,才有可能有需要被嚴重擔心的空間。其他國家標出三把火,台灣這邊是被標出一把火,但其實可以畫上一個笑臉了。
原物料上漲,常帶動許多價格彈性小的商品價格上漲,例如汽油、食物等必需品 (消費者的收入價格彈性小於1),的確對於相對貧窮的人來說,會有相對比較大的影響,但若要說會成為M型,也就是兩頭甚至大於中央,未免是太過誇張。我們只應將它做為一個形容,而非像是M型那麼嚴重。
媒體總是喜歡將事件誇大三分再來報導,這樣收視率才會好,報紙才賣得出去。台灣媒體界的這個惡習十分不可取。
我們認為現在政府將物價水平監控在一個很好的狀態。當然對於某些特定的一些商品,存在許多的改進空間。但整體來說,例如看CPI指數、或GDP deflator,都可以看出物價的上漲非常友善。那代表的也是經濟的成長。

張貼留言